【夢逐全新教育(2)】
成 思
隨著科學家們對人腦研究的不斷深入,非凡的成果層出不窮。這些研究成果證實:
一、人腦有著巨大的記憶潛能。
人腦是由140億個腦細胞組成。腦細胞主要包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。神經元是人腦基本的信號處理單位,他的主要功能是接受信息并將其傳輸給其它細胞。一個典型的神經元通常由胞體、樹突和軸突三部分組成。樹突負責接受其他神經元信息 ,胞體負責加工整合信息,軸突負責把這些信息傳遞給下一個神經元。每個腦細胞可生長出2萬個樹枝狀的樹突,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與另一個神經元胞體樹突之間的聯(lián)結處叫做突觸,神經元之間由突觸相互連接,形成錯綜復雜的網絡。每個神經元在接收成千上萬個神經元傳來的信息的同時,還要向其它神經元傳出信息,腦神經細胞功能間每秒可完成信息傳遞和交換次數達1000億次。因此,每個正常人腦相當于每臺容量為80G的電腦1500億臺,可儲存1000萬億個信息單位,相當于世界上藏書最多的美國國會圖書館(1000萬冊)500個、即50億本書的知識總量,正如前蘇聯(lián)學者伊凡·葉夫莫雷夫指出的:“如果我們迫使大腦開足一半馬力,我們就能毫不費力地學會40種語言,把蘇聯(lián)百科全書從頭到尾背下,完成幾十個大學的課程。”人腦雖然具有如此巨大的潛力和容量,但正如美國學者瑪格麗特·米德所言,人類對自身大腦資源的95%沒有開發(fā)。據說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國際重量級大科學家也只不過開發(fā)和利用了8%,其余的巨大潛能,竟終生閑置。由此便知,即使每秒鐘向大腦輸入10個新的信息,存儲10個信息單位,100年也只不過記憶了3億多個信息單位,這對于龐大的腦容量來說只不過是九牛一毛。
二、大腦突觸生長最快時期為兒童早期。
大腦從開始發(fā)育時算起,神經元的數量就以每分鐘25萬的速度遞增,到出生時最多,達到大約1000億個。出生之后神經元的數量就不會增加了,但會急劇的生長出很多的樹突和軸突,它們像“橋”一樣地把細胞聯(lián)系起來,且這些連接70%~80% 是在3歲前形成的,其連接的方式決定著嬰兒的大腦如何處理新的信息。正如神經生物學家、生理學家、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楊雄里在《腦科學和素質教育芻議》一文中所指出的:“4歲左右的兒童,其大腦皮層各區(qū)的突觸的密度達到頂峰,約為成人的150% 左右。在整個兒童期,突觸密度保持在遠高于成年人的水平。到青春期,大腦皮層啟動某種尚不清楚的機制,開始裁減突觸數目,其突觸密度逐漸接近成人的水平。”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、教育家,芝加哥大學教育系教育學教授布魯姆,對近千名兒童從出生到成年跟綜研究結果,亦表明智力發(fā)展最為迅速期是5歲前。
三、大腦具有可塑性。
大腦在外界環(huán)境和經驗的作用下具有塑造大腦結構和功能的能力。豐富的環(huán)境可以促進大腦皮質細胞體積增大,細胞之間的聯(lián)系增多,細胞突起不斷地繁生延展分枝。這即是說,大腦內部的突觸、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可以由學習和經驗的影響建立新的連接。研究證實,反映腦細胞功能的突觸數量與接觸信息早晚、多少有關。嬰兒出生時的突觸連接只有成人的1/10,但出生后如能提供豐富、多變、復雜的環(huán)境,給予適宜的信息刺激,大腦中就會產生新的突觸、新的神經遞質,1個月時腦細胞突觸總數可增加20倍;不斷接受挑戰(zhàn),神經元之間聯(lián)系會不斷加強,3歲時,幼兒突觸連接幾乎是成年人的2倍。正如北京師范大學腦與學習科學研究中心主任、博士生導師薛貴在《腦科學與學習變革》一文中所指出的:“任何一個知識的獲取、技能的培養(yǎng)、習慣的養(yǎng)成、行為的變化、道德的形成,其背后都是對神經連接模式的塑造。每個大腦都是具備個性化連接模式的神經網絡,它由先天基因和后天學習所塑造,并決定了每個人面對外界輸入的獨特反映模式。”
四、腦功能發(fā)育過程中存在著關鍵期。
腦的不同功能的發(fā)展有不同的關鍵期。在一定的關鍵期內,腦的相關功能部分發(fā)展迅速,大量的神經元開始有機的組合在一起,形成大腦特定功能的基本框架。在這個時期,兒童有若神助,他的心靈象似得到一種神秘的激發(fā),毫無理由地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興趣,有時甚至會完全占據兒童的心靈。生理心理學上把這個特定能力和行為發(fā)展的最佳時期稱為“敏感期”。這就是說,在兒童生理心理發(fā)展過程中存在著“敏感期”,在這個期內開發(fā)智力,其效果是事半功倍,而錯過了這個時期,則需要加倍的努力,甚或會造成永遠無法彌補的過錯。古人云:“時過而后學,則勤苦而難成”,是也。
上述腦科學研究成果表明,幼兒期智力發(fā)展最快。在“少年強即中國強”的共識下,為使華夏子孫能主動適應已經悄然而至的人工智能時代,必須扎實抓好幼兒教育。
扎實抓好幼兒教育,是一系統(tǒng)工程。在國家整體設計、統(tǒng)籌安排、分解落實下,當前:
一應明確幼兒教育的起點不是幼兒園,而是家庭。前蘇聯(lián)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:“嬰兒生下來的第三天開始教育,就晚了兩天了。”這就是說,嬰兒一出世,家庭教育即隨之開始(在我國,早在西周時就已有胎教之說了)。因此,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,家庭教育是幼兒教育的起點與基礎。欲使嬰兒從出生之時起,就能在良好的教育環(huán)境下,讓其幼小生命能根據遺傳確定的生物學規(guī)律自然生長、發(fā)展,作為準父母就應在計劃生育之前,學習有關腦科學與幼兒教育的基礎知識,使自已具有胎教與育兒的基本素養(yǎng)。社會也應建立相應的培訓機構,承擔起對準父母的培訓任務。國家亦應適時通過立法,使育齡人具有幼兒教育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,切實提高育齡人的整體素養(yǎng),并竭力創(chuàng)設有利于未成人健康成長的人文社會環(huán)境。
二應大力創(chuàng)辦數量適需、質量上乘的幼兒教育機構。本著政府主導、社會參預、公民辦并舉的指針,舉全黨全社會之力興辦幼兒教育機構,以保證適齡幼兒能全部接受正規(guī)的幼兒教育,從根本上解決入園難的問題。新建幼兒園,應本著立足當前、著眼發(fā)展、全面規(guī)劃、分步實施、步步達標的原則,確保建園的必需環(huán)境。
三應深化師范教育改革,確保幼兒師資質量。提高幼兒素養(yǎng),關鍵在師資質量,而師資培養(yǎng)與培訓的基礎在師范教育,因此必須在深化師范教育改革中,與時俱進,持續(xù)完善幼兒教育各類專業(yè)人員如園長、教師、保育員、教研員等的培養(yǎng)與定期培訓,深化課程與教材改革,強化實訓與創(chuàng)新能力,不斷提高幼兒教育專業(yè)人員的素養(yǎng)。
四應創(chuàng)設適宜于幼兒敏感期的活動環(huán)境,促使兒童得到應有的充分發(fā)展。意大利杰出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,敏感期是兒童心理發(fā)展的特定時期,它賦予兒童心靈成長的神奇力量,促使其迅速發(fā)展而又自然。他說:“一個敏感期跟一種特珠的敏感性有關,這種敏感性是生物在其早期仍處于個體發(fā)育的過程中獲得的,它是一種暫時的傾向,限于獲得一種特殊的品質。一旦這種品質或特性獲得之后,這種特殊的敏感就消失了。”正因為敏感期是與成長密切相關的現(xiàn)象,并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,是一種潛能的迸發(fā)和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,是兒童學習知識、掌握技能、形成習慣、開發(fā)智力的最佳時期,而環(huán)境又最易影響處于敏感期兒童的心理發(fā)展,因此必須抓住口、手、語言、感官、動作、秩序、細節(jié)、情感、音樂、書寫、閱讀、數學與邏輯、社會規(guī)范、文化等不同的關鍵期,為兒童創(chuàng)設適宜于他們敏感期活動的環(huán)境,促進兒童敏感能力最大限度的發(fā)展。也正因為敏感期具有暫時性的特點,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,某一方面的敏感期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,一旦消失,難以再現(xiàn),故應善于捕捉每個兒童某種品質或特性的敏感期,切不可坐失良機。